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A:民营上市公司董事长,半导体行业工作40多年的老兵:

半导体行业重资产,和其他行业差异大,前期很难,能否拿出好的产品以及良率能否上去是关键。不要只为了IPO,并且未必每家都能IPO,要追问自己IPO不成还能不能活,没IPO能不能把东西做好。IPO也很麻烦,我们上市花了6年,证监会主席换了4任,还有人进去了(姚刚);IPO拿来钱投下去也不是,不投下去也不是。

有产业经验的人合起来努力把事情做好,超过国外的同行,赢得市场认可,没有IPO也很好,钱赚得少一点也可以,我在行业里要有地位。我们是作产业的,一辈子作成一两件事是真正心愿。

政府老是要我们做大做强,我就问了,什么是“大”,什么是“强”?理解不一定一样的(笑),我做的产品不一定高端,但把产品做好,替代进口,做到细分领域最强,为整个供应链格局作一点贡献。半导体行业从零开始做不现实的,在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质量上去,大家总还是觉得大陆的产品可靠性经常有问题,可靠性要好。然后,成本降一点,其实也降不了很多,土地也贵了,技术人员工资也高了,环保要求也高了,很多地方都零排放,目前我们这还是三级排放,管理费用还是可以降一点,所以精益生产非常关键。

产品做好,年底了,把钱分好,把股东利益和员工利益怎么处理好,怎么把公司的目标怎么转换成员工的目标,这些做好了,那公司就好了,年底我都是急着处理这个事。我喜欢年初把目标定下来,年底目标实现了,好,大家分钱。

关于中美贸易战:不要相信说的“永不称霸”,那都是随便说说的,你实力到了,想不称霸都不行,都黄袍加身了。我感觉15年后中国可以超过美国。

民企参政议政,政府保护民企问题:A)最近政府又问我,你有什么困难啊?我就回了,我有困难你都帮我嘛(笑);搞企业是蛮痛苦的,真正要钱的时候银行是不帮你的。

 

 

B:现民营半导体企业总经理,原国有上市公司副总,公司产品还在研发期,每年亏损数千万。处于PRE-AA

B:有天我老婆问我,如果这个公司作成了,你想干嘛呀?我听了,想了好一会,晚上就在那乐,这也算是前行的动力。

A(插):你是想有三个老婆吧?

B:大笑,就算想了也不能说啊。……我作研发出身的,我和团队说,别人炒房赚钱,你埋头干;别人互联网赚钱,你埋头干;别人人工智能赚钱,你还埋头干。任正非说得挺好的,看准了方向一炮炮打下去,沉下去,技术成果就一定拿下来,拿产品说话。

公司核心技术团队这几位美国回来的博士,也在美国有很好的职业,现在回国全职工作,有的家人现在还在美国,只好往返两地,就是事业心想干点事情。

 

补录:和某台企老总的对话
   想起半年前和某台资企业总经理C的谈话,该企业并非半导体行业但也系制造业,水果厂供应链成员,技术领先,竞争企业也不少。C个人我很佩服,加州理工博士,人彬彬有礼。那天谈话主题是关于“专注”的,大致如下:

董事长聘请我当总经理,就是把厂管理好,把产品做好,我的任务就是这个,其他的不是我关注的。台大让我当客座教授、国内X大也让我当客座教授,我只能说,对不起,谢谢,能力有限。很多社会活动,我很少参加的。KPI考核最好能多年保持一致(像台湾,由于选举制,对于官员KPI考核只能管个两三年,经济就发展不起来),这样可以沉下心来,专注把一件事情做好。(完)

 

 

小结:感觉不为周边环境所动(如炒房)、不为资本所动(给你钱赶紧投)、不为名誉光环所动(参加某协会某论坛),不浮躁,静下心来研发出过硬的产品,才是半导体行业的王道。 从投资者如基金的角度,如果只想投个两三年,要求企业出好的数据,然后急着IPO,退出走人分钱,这种简单粗放的方式也已经不可行了。

 

 

 

半导体行业尽调思考(处于A轮)

 

1、实际控制人(实际控制人的产业背景,科研背景,目前主要负责的领域,是研发、还是运营、还是销售),实控人是否有研发的激情,耐得住寂寞,不浮躁,还有亏得起等等。

2、技术路线可行性(在国外技术基础上进行研发的,需要评估技术是否有专利权保护,是否会落入专利陷阱,导致在某些领域禁止销售)

3、技术团队情况(技术路线是否可行由专业团队判断、技术团队背景(由于技术团队很多属于归国人才,需要进一步评估能否全职工作、薪酬及激励方式是否合理,高则影响利润,低则可能人才流失。是否存在竞业限制)

4、团队执行力,执行力弱,半导体行业从确定研发路线产品研发成功可靠性检验送往客户采购中心检验测试并最终进入名录量产并保证良率,团队能否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完成很关键。产品研发投产周期长轻则严重影响利润,重则直接破产。可以参照小米从概念到出产品1年;锤子更晚开始,但从概念到产品2年。  

如何缩短这个时间有非常多的细节:1)如果明确技术路线图;2)无尘车间是什么级别,建成投产并获得客户认可需要多少时间;3)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能否有效获得等。

5、产业链上相关资源。圈子总体不大。半导体下游都是大厂,再下游就是华为。产品出来但想进入下游大厂的供货目录非常困难。由于产品个体价值在最终产品中金额所占比例并不高,下游客户更换原供应商虽然降低了成本,但并不敏感,然而,如果导致下游客户的产品可靠性受到影响则损失巨大,所以下游客户更换原供应商很审慎。所以,能否有较好的行业资源进入大厂的供货目录非常关键。如果有好的资源,则进入下游大厂的周期可以大大缩短。

6、现金流。半导体企业受限于前期的周期长、良率无法提升、研发成本高等问题,因此现金流非常重要。能否有资金能够支持未来三年的研发甚至生产非常关键,包括为了研发或量产购置机械设备、支付薪酬等。在没有对外借款的情况下,能否实现前述目标。

7、知识产权相关。引入的核心技术人员是否可能引发相关知识产权诉讼;设备采购是否可能受到限制等。

话题:



0

推荐

张帆

张帆

3篇文章 13小时前更新

律师,毕业于厦门大学法学院,获法律硕士学位。我在工作中处理基金、投融资、证券、PPP等各种法律事务;工作之余我对于这个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充满好奇,愿意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新想法,喜欢观察,喜欢思考,喜欢写作,希望将一点小小的想法付诸纸面分享给大家。无论读者是否接受,我相信,观点的碰撞总能擦出一些火花,也能给这个世界增加一点点的光亮。

文章